首页 |  新闻资讯 |  行业动态 | 
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规范标准 常见问答

医院检验科建设丨打造安全高效的医疗实验室空间

2025-09-16

医院检验科作为临床诊断的核心支撑部门,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精准性与安全性。在医疗技术迭代加速、感染防控要求升级的背景下,检验科建设需兼顾功能性与合规性,同时融入智能化、人性化设计理念。

一、行业规范:以国家标准为基石,构建合规性框架

1. 国家强制性标准

  • 检验科建设需严格遵循《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》(GB 19489-2008)、《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》(GB 50346-2022)及《医疗卫生机构检验实验室建筑技术导则(试行)》等文件。例如:

  • 生物安全分级:三级综合医院需按BSL-2标准建设,配备独立通风系统、生物安全柜及负压环境,确保病原体检测安全。

  • 功能分区:明确划分清洁区、半污染区、污染区,各区域物理隔离,避免交叉污染。

2. 行业推荐性标准

  • 参考《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程序编写要求》(WS/T 227)及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》(WS 233-2022),规范操作流程与人员培训。例如:

  • 设备校准:生化分析仪、血细胞分析仪等核心设备需定期校准,确保检测数据可追溯。

  • 废弃物处理:放射性废水需经衰变池处理,化学废液需中和后排放,符合《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18466)。

二、环境控制:打造恒温恒湿、低污染的检测空间

1. 温湿度与洁净度

  • 温湿度:实验室温度控制在18℃-26℃,相对湿度30%-70%,避免仪器故障及样本变质。

  • 洁净度:核心区(如PCR扩增区)需达到十万级洁净标准,通过高效过滤器(HEPA)实现空气净化。

2. 通风与气流组织

  • 定向气流:采用上送风下排风设计,确保气流从清洁区流向污染区,压差≥5Pa。

  • 局部排风:离心机、通风柜等设备需设置局部排风罩,控制气溶胶扩散。

3. 照明与噪音控制

  • 照度标准:实验区≥300 lx,缓冲间≥200 lx,配备应急照明及夜光标识。

  • 噪音限制:通过隔音材料与减震设计,将噪音控制在≤55 dB,保障人员舒适度。

1 (2)

三、空间规划:以流程优化为核心,提升运营效率

1. 功能分区与流线设计

  • 三级分区:

  • 清洁区:更衣室、办公室、资料室;

  • 半污染区:试剂库、制水间、缓冲间;

  • 污染区:样本处理区、检测实验室、污物通道。

  • 动线分离:人员与物品独立通道,污物经专用电梯运输,避免交叉感染。

2. 模块化布局

  • 集中式与分散式结合:大型医院可设置中心检验区(涵盖生化、免疫、微生物等)与门诊/急诊检验点,缩短样本转运时间。

  • 弹性空间设计:预留10%-15%面积用于未来设备升级,避免重复建设。

3. 人性化细节

  • 采血区:窗口长度≥1.2米,宽度45-60厘米,配备隔板保护隐私;设置等候区与补给站,提升患者体验。

  • 标识系统:采用夜光标识与颜色分区,明确危险区域与逃生路线。

四、施工管理:从设计到验收的全流程管控

1. 材料选择

  • 围护结构:采用双面夹心彩钢板,接缝处密封处理,防止气密性泄漏。

  • 地面材料:PVC或橡胶地板,无缝焊接,耐腐蚀且易清洁。

2. 施工工艺

  • 隐蔽工程:给排水管道暗装敷设,穿越墙体时加设套管;电气线路采用TN-S接地系统,确保用电安全。

  • 验收标准:通过省级卫生主管部门现场考核,重点检查功能分区、设备配置、应急预案及数字化系统。

医院检验科建设是医疗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标准性、科学性和先进性直接关系到精准医疗的实现。一个优秀的检验科设计,能够提升工作效率,保障检测质量,防止院内感染,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支持。

相关新闻